中科院專家為沈陽學生講解“金屬空氣電池”——
加入水和鹽就能點亮一盞燈
一個巴掌大的立體方盒子,在其中放入少量鹽,再注入約一瓶半(330毫升)容量的礦泉水,將手機充電接口與這個小盒子相連,手機馬上顯示:進入充電狀態……5月23日,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孫海來到沈陽市第127中學,為同學們帶來一場關于“金屬空氣電池”最新應用技術的報告。
小電池發揮大作用
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制的“鎂空氣儲備電池”,在四川蘆山地震災區發揮了特殊作用。據介紹,這臺大小1.2升、重1公斤左右的“充電器”,學名是“鎂空氣儲備電池”,能滿足一臺10瓦LED照明燈工作30天……
用水和鹽就可發電
“我們之所以將‘水’加上引號,一方面,因為這個水很好取,在災區,我們直接從當地的小水溝里取水。再一方面就是這水中還需要加入3%的鹽,就可以使用。”孫海說。
金屬怎么能發電?簡單說,就是通過“燒”金屬和空氣中的氧氣來產生電流。用金屬如鎂、鋰、鋁、鋅作陽極,以空氣中的氧氣作為陰極,金屬被“燒”釋放電子后成為陽離子,陽離子穿過電解質材料,在陰極與氧氣以及從外電路流過來的電子結合,并留在陰極。
適用于緊急救援等
“我們研究的金屬空氣電池,主要應用于野外、緊急救援等方面。讓人在與外界完全隔離的情況下,也能獲得一定的電力,包括照明等。”孫海介紹。這種中小型移動電源,主要可用于電動車、應急備用、移動通訊、數碼相機、野營照明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