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,消費者在超市購買包裝食品的時候,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,許多食品的包裝上都多了一個小的表格——“營養成分表”,里面標示出了您所購買的食品中能量和許多營養素的含量,如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鈉,有的食品上還標出了更多的營養素如各種維生素、微量元素等等。別小看這小小的成分表,它對消費者選擇食物、合理搭配膳食起著很重要的指導作用。這也是我們國家根據國際慣例和實踐經驗,要求企業對消費者所做的一個“營養承諾”。
鈉是營養標簽中必須標示的一個成分,之所以強制要求,是考慮到我國居民的食鹽(鈉)的攝入量比較高,為了讓居民更科學地選擇和比較食品、有目的地減少鈉的攝入量而專門要求的。同時也是為了配合國家的減鹽行動,促進食品行業改善工藝,減少食品中過多的鈉。
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,有的食物,在食品標簽上的“配料表”中明明沒有使用食鹽(或者氯化鈉),但營養成分表中鈉含量卻不是“0”,有的還挺高的。這些鈉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呢?
其實,無論是食鹽還是鈉,都是我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,也是各種動物和植物離不開的,因此鈉在各種食物中都天然存在。日常我們吃的米面類、蔬菜水果類、肉蛋奶類等等,都是本身就含有鈉的,只不過含量有高有低。另外,食品加工中使用到的添加劑中,也會有鈉,如作為防腐劑使用的苯甲酸鈉、作為增稠劑的淀粉磷酸酯鈉、作為酸度調節劑的富馬酸鈉、碳酸鈉、作為甜味劑的環已基氨基磺酸鈉(即甜蜜素)等等,如果加工過程中使用了這些含鈉的添加劑,也會給食品中帶來少量的鈉。
不過,無論是食品本身的鈉,還是來自添加劑的鈉,對我們的總的鈉攝入量所起的作用都非常微小。我們日常飲食中所要注意的,首先還是烹調時要適當控制食鹽的使用量,不要讓烹制的食物過咸,咸的食物雖然口感上一時能過癮,但長時間鈉攝入過高就不好了。其次是盡量少購買腌制的食物和醬類,如腌肉、腌菜、辣醬、黃醬等,這些食物里面的鈉含量經常高得驚人,適當佐餐即可,但不要養成“不吃炒菜、光靠辣醬下飯”的飲食模式,長期如此,不但鈉攝入量過高,其他營養素也容易缺乏或不平衡。
另外,我們國家規定了,如果食品企業在標簽上聲稱“低鈉(低鹽)”、“無鈉(無鹽)”等等,其鈉含量都有具體的要求,如低鈉的要求是鈉含量≤120 mg/100 g或100 mL,所以,購買包裝食品時,選擇有“低鈉”或“無鈉”聲稱的食品,也是減少鈉攝入量的一種方式。
“平衡”、“多樣化”的膳食是保證健康飲食的基石,把這個理念貫穿到我們生活中,相信大家都可以做得很好。